期末成绩陆陆续续出来得差不多了,我也终于找到时间浅浅总结一下这学期的收获了。
刚从高中模式中逃脱出来的人大概是逃不开高中的思维,身边有不少紧紧盯着成绩的朋友(当然我也算是,毕竟是第一次大学的考试,陋习难改)。若是但从分数上看,除了线性代数寄的很惨之外,其他倒也能接受。充满智慧的教务老师们,为了“降低压力和内卷”,把成绩分布和排位功能给取消了,我也尚不清楚我这均分是个什么水平。
只不过,若但从期末考试的卷子上看这一学期的收获,也未免过于肤浅了,毕竟如果要评论一下这学期的一些课:
(1)思政、国防、毛概,这三门是每门一天速通的。据此总结了经验:摆烂一学期,考前速通也能90+(当然更高我也不追求)。
(2)高数和线代的内容,大部分高中竞赛时期就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,而且XJTU考试题的难度相比华科实在是简单,再往上跟USTC、PKU、THU更没法比。
(3)婴语,主要是学术写作的内容,学到了很多学术写作的格式和规范,收获很多,也很喜欢楚老师。但其实一周一次两小时的婴语课,也提高不了多少真正的英语水平,考个四级就老实了。
(4)选修课更是水的一批,这学期选了一门生态学、一门材料学的课。感觉选这些“推荐的好课”确实是上课水、不点名、给分高,但是1门课就要白白浪费32个小时(毕竟上课写作业也没啥效率,如果不逃课,那课堂的时间确实很浪费)。上完之后有一种强烈的空虚感,应该再也不会选这种课了。
那这学期到底收获了什么呢?
第一,学会了编程,算是小白入门的第一课。编程从0学起,而且基本上是让GPT教我、帮我debug,靠着PTA上的作业题学会的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“大不了自学”的含义。作为高考选拔进入,曾经有自认为不错的物理竞赛背景的同学,我选择CS类的专业,本身并没有什么基础优势,编程都是现学的,算法更是一窍不通。这学期从科学上网、学会github、再到学习一部分pytorch、搭建个人博客,虽然水平远比不上少班的大佬们,但总算是学习了一点点技术,这应该是未来工作/研究中比较实用的部分。
第二,认识了很多新朋友,社交扩大了一些。很不幸,高中同学没有来XJTU的,以前认识的朋友进入XJTU的也不多,再加上我是后选拔进班,和其他同学军训和住宿都不在一起,social十分困难。我也得强行转变一下MBTI,变得E一些,主动加了不少朋友,也很有幸能认识到很多少班的大佬们。非常感谢大佬们不吝赐教,这学期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帮助。
第三,AI学组运行平稳起步,顺利走上正轨。当时本着想为同学们做些事情的想法,再加上自己时间比较宽裕,就接下了24级学组负责人的职位。我接下工作后才发现,学组各方面制度和架构其实很不完善,创立时间也不长。怎么把学组建设好、运营好,让学组中各位大佬团结起来、发挥聪明才智、创造集体价值,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。从一开始准备见面会,分配工作,到后来一项一项推进工作,产出一份一份资料,学组的每一项工作都倾注着我们的付出,凝聚着所有人的努力,我也当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第四,身体素质相比有了很大提高。荒废了半年多的长跑慢慢拾起,从一开始的两公里六分配,用两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提高到五公里四分半的水平。在无数个零下黑夜的田径场上,音乐、脚步和呼吸共同律动,我似乎又找回五年前那个1500米银牌的自己了。相比去年那个一周跑几趟医院的我,这学期去医院的次数明显少了很多(或许也是因为大部分问题都能自己诊断然后吃药解决)。然而不幸的是,期末周的来临,让我有半个多月找不到跑步的时间,连续一天一门速通的压力也让我身体扛不住了,期末考完一回家就直接急诊科输液去了。
看起来很棒,所以下学期有什么打算呢?
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,因为计划的制定是从最核心的价值观出发的。所以,这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:我看重什么呢?这学期最后一次心理咨询的时候,老师抛给我一个这样的问题,她希望我寒假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。
我追求的是90分提高到95分,然后获得4.3的绩点的那种满足吗?还是门门课都要争取上90,最后拿奖学金?如果为了成绩/科研天天晚上学到1点以后睡觉,身体素质下降,这是我想要的吗?
首先,我想我来XJTU是为了学知识和技术的,上课的主要意义是学知识,成绩只是学习成果的一个反映,大概比保研线高一些,维持在安全能保研的水平就够了,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心力去争前几名。既然上课的主要意义是学知识,那么我宁愿选一些上课水平高但是给分低的老师,或是内容我感兴趣/内容有价值但给分低的课,而不会去选那些给分高但是上完之后没什么收获的课。当然,一些必修课如果像后者一样,不如翘之,然后从网上找替代品学习。
至于奖学金,我倒认为争取的必要性不大,可以随缘处之,有机会就拿,拿不成就算了。如果为了这几千块钱牺牲掉一些更为重要的价值,那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没有抓住主要矛盾。
其次,身体素质上我希望能继续提升一些。跑半马和爬雪山是我一直以来的两个梦想,希望下个学期能至少实现一个。跑半马需要月跑量100km以上,至少训练半年,注重10km/15km这样的长距离跑步训练(这学期的5km训练是远远不够的)。爬雪山也需要半年以上的准备时间,长跑训练、负重爬楼训练、肌肉耐力训练都要加上,而且还需要一些训练营培训一些冰雪技巧(不过这倒不难,身体素质是最硬的一道关)。另外,规律的作息也是身体素质的一个保障。希望下个学期还能保证12点半以前入睡,然后8点左右起来的充足睡眠(听起来不像是上大学的,但我这个学期确实如此)。身体和事业是同等重要的,如果工作真的需要我熬夜处理,那我认为应该放弃一部分工作来保证睡眠。
还有科研的问题,身边有不少大一就进组的同学,但是盲从跟风并不是我想要的,我更希望的是能有机会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中去。毕竟有兴趣才会有动力,工作起来有激情就不会感到疲惫,若是单纯以论文成果为导向,恐怕我没法承受这种强度的枯燥工作。另外,目前自己的水平也十分有限,提高能力是根本,基础知识应该格外重视,不能急于进组科研,更不能急于追求成果。
最后,希望学组的工作能继续推进一些,希望能推动更多同学加入到资料编写、学业互助的工作中来,让学组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,也在学组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,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、管理能力。
这学期的故事就到这里了,下个学期会更好,一定会。